本報記者 耿諾
  大風颳得綠樹一夜之間禿了頂,昨日,在健德橋西北角一片簇新的高樓中,幾棟罩著綠色密目網的紅磚樓矗立在凌厲的寒風中。“屋裡暖和,趕緊進來驅驅寒氣!”傍晚5時,119整合負債號住戶孫淑萍大媽一拉開門,暖暖的氣息就像軟棉花一樣撲到人臉上。
  狹小的兩居室不設計裝潢足50平方米,空氣中絲絲縷縷地,飄著一股蒸饅頭的香甜。
  樓外頭還罩著密目網和腳手架,讓人從孫大媽家裡看不清樓外風捲枯樹。“這外頭冷吧,快來暖氣邊烤烤!”孫大媽回身哈著腰,緊著建築設計收拾晾在暖氣上的衣服。筆直的主管道還泛著銀光,一大排新式暖氣片有些燙手,讓屋裡的溫度計直指22攝氏度——這排暖氣片是本市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帶來的“傑作”。
  一般老百姓司燒烤空見慣的暖氣,對這棟樓來說可是稀罕物。自打這幾棟紅磚樓自1973年前後建好,就只通了水和電。住戶們在40年前住上小洋樓的喜悅,早就被一年年的供暖煩惱沖得無影無蹤。
  “往年家家戶戶的煤灰,堆起來就得這麼高!”比划著齊腰的高度,孫大媽顧不上喘口氣,接著念叨開來:家家戶戶搬煤球、倒煤灰,這樓道里處處髒得沒法看;後來燒了土暖氣,屋裡稍微暖和點兒,但仍借錢逃不開這冬天的煤灰臟。
  在孫大媽家獃了幾分鐘,身上的寒氣漸漸消散,還裹著羽絨服的記者有點燥熱。而孫大媽和王大爺都只穿了個薄毛線套頭衫。
  “這跟土暖氣、電暖器都不是一個勁兒!”王大爺說,自從住進來,可想不起來搬了多少年煤。實在難過寒冬的老兩口兒在退休之後曾經到女兒那躲了幾年,但心裡總惦記著老房子、老街坊,就在兩年前搬了回來。
  那次,女兒給房子好好整修了一番,兩間卧室都配上了電暖器、空調。但過了冬天老兩口一算電費要花到四五千元;樓上樓下要是趕上集中用電,還老跳閘。這讓老兩口不敢輕易用電暖器和空調取暖。
  “這次老舊小區改造,裝上暖氣我最歡迎,一冬供暖費1500元,咱得趕著去交!”暖氣剛有點熱乎勁兒,孫大媽就立馬把床挪到邊上。“天天晚上貼著暖氣片烤著腰,可舒服了。”
  負責孫大媽所在小區施工的建工四建相關負責人稱,該小區改造除了加外保溫、加固牆體之外,另外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將老樓內重新安裝暖氣,建工四建相關負責幫鍋爐房擴容,然後從鍋爐房通上管道來給沒有暖氣的那幾棟樓供暖。據瞭解,目前本市舊城區中仍有些老樓尚未採用市政供暖,而老舊小區改造的一項重要工程就是讓小區居民儘快用上暖氣。
  上圖:昨天,朝陽區北小關社區1號樓,住戶孫淑蘋大媽身著單衣,看了一眼溫度計的數字,22℃,新裝的暖氣讓他們一家過上了溫暖的冬天。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 (原標題:40年老磚樓室溫達22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q36iqkj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